9月,美联储宣布降息引发市场热议。2000年以来,美联储有四次较为明确的降息操作。本文梳理了21世纪以来美联储降息后主要大宗商品的表现,其中,2019年与2020年两次降息时间相近,放在一起分析。文中选用的品种包括原油、铜、铁矿石和黄金。在农产品板块,本文以大豆为主,结合玉米和小麦进行综合分析。
2001年1月开始的降息主要是为应对互联网泡沫的破裂。标普500指数一度跌破900点,危机快速从资本市场外溢,美国gdp断崖式下跌。原油价格随着消费量的萎缩而下跌。铜的需求同样被抑制,而长协机制使铁矿石的价格较为稳定。粮食价格却因全球人口的增长与生物燃料的发展温和上涨。涨势最明显的为黄金,“9·11”恐怖袭击等风险事件使黄金价格震荡上涨,直至2011年后才有了明显回调。
美联储30个月持续降息500个基点,最终利率降至1%,创下历史新低。后续制造业pmi率先止跌,消费回温,经济改善,能源价格才止跌回升,但基本金属的上涨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城市化、电气化的关系更为密切。
2007年,美国次贷危机爆发,9月开始美联储连续10次紧急降息,最终以0.25%的利率再次刷新历史低位。本次危机中原油价格不跌反升,原因在于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石油的供给,同时亚洲的飞速发展、美国暴雪增加取暖需求等因素,使供给缺口在2007年达到0.85亿吨。另外,大量的行为也不断推高油价,导致经济危机带来的消费疲软的影响直至2008年下半年才在盘面中体现。基本金属在降息前,因中国经济腾飞而旺盛的需求和上涨的价格被危机打断,大量铜库存被抛售,钢价和矿价暴跌。能源价格的高企、恶劣天气、美元贬值同样使粮食作物价格飞涨。
为应对这次危机,美联储不仅大幅降息,还首次引入量化宽松qe,各国纷纷下场救市。经济重回正轨、市场对原油供给的担忧缓和后,投资基金在原油价格高位时撤离,短短5个月,油价回落至41.34美元/桶。铜价也因政策的刺激而上涨,政策影响减弱后价格也重归冷却。铁矿石价格却因2010年长协谈判的破裂而改变了定价方式,供不应求的基本面推动其价格飞速上涨。
2019年的降息是为预防美国经济连续扩张后的下行,“钱荒”、贸易战等因素使消费数据疲弱,但随后又撞上新冠疫情的暴发,美国gdp同比跳崖式下跌至-2.2%。
原油消费量受经济活动停滞的影响,同比下跌至-8.99%。国际油价一度低至21.04美元/桶。2017年极端天气影响小麦、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产量,价格大幅上涨,疫情更加剧这一趋势。市场的恐慌情绪带领贵金属价格上涨。基本金属方面,2018年中国收紧环保限产政策,钢铁产量骤减,加之2019年vale矿难及澳洲飓风影响供给,铁矿、钢材价格进一步上涨。智利、秘鲁铜矿的开采活动受新冠疫情限制,向来对需求更加敏感的铜价,在紧张的供给下价格创历史新高。
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后,原油需求得到修复,供给端的限产和地缘冲突因素又重回油价的主导地位,油价进入宽幅震荡状态。同样,受中国经济弱复苏等因素的影响,基本金属的价格也宽幅震荡运行。农产品方面,大豆因中美贸易摩擦升温而率先快速回落,其余粮食作物的价格也在过去3年累积的库存逐渐去化后,随着疫情的好转与经济复苏渐渐回落。
回顾来看,降息背景下,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。代表能源板块的原油对降息的反应较为缓慢,且幅度较小。在降息带来需求复苏的涨价趋势下,需要特别注意地缘政治冲突、投机资金等因素的影响。
基本金属方面,其与经济周期的变化更为同步,然而诸如长协机制、中国城市化、电气化等因素可能会引导其价格逆势运行。
农产品方面,在人口增长稳定的情况下,需求端的弹性较小,因此天气、能源成本、生物燃料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。此外,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、出口限制也是影响价格的极大风险点。